本帖最后由 北京老秘 于 2012-5-7 17:21 编辑 5 a2 L, f" ?6 K; w) Q. b. a7 @2 ?
7 S) W* _3 C/ ^5 w0 h5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骨干,领导干部的情况也因此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担负着党和人民事业重任的广大干部的情况究竟如何?他们是怎样工作、怎样生活的?是否如那些流行的描述,“吃三睡五干十六,五加二,白加黑”?实际上,要搞清这些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还有待于科学意义上的调查研究。/ H! K$ ?0 C _( a7 _% Z
官场
8 `$ |/ E( D& B% V3 c; S8 _# v 针对这样的问题,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于2010年组成课题组展开了一项“县处级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生活观察”的研究,选取样本,跟踪观察,首次以科学方法描述出了我国县处级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生活的一般状况,对于这一层级领导干部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方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准确的了解。
: p* u1 [ y0 B7 n( e" }" [- `+ f P% `- ^! P: n
一般印象:干部们是怎样生活、工作的8 C2 }! p$ K* h$ J
3 b% s9 _- C% ~+ r
这项研究选取了我国8个省市的12个县(区或县级市)的162名包括党委常委、人大主任、政协主席等主要领导干部为研究对象。在正常工作时间,对他们进行了至少连续一周的工作与生活状况的观察和记录。选取样本的具体情况是:东北地区23人(3个市县,占总数的14.2%),东南地区29人(2个市县,占总数17.9%),中部地区76人(5个市县,占总数46.9%),西部地区 34人(2个市县,占总数21.0%)。其中,党政“一把手”24人(14.8%),其 他 领 导 干 部 138 人(85.2%);常委107人(66%),非常委55人(34%)。
6 U% x w: c" p7 M6 {; }% B6 }* ?+ a. v# G# V8 a$ w2 x% c; _+ T
经过研究,我们将县处级领导干部的日常工作、生活分为4类16项,分别为:一是用餐与睡眠,包括:每日三餐和晚间、午间睡眠;二是工作类,包括:会议、批阅文件、研究工作、谈话、调研、接访、陪同、出差、走访慰问等9项;三是学习、休闲保健,包括:健身、休闲和医疗保健;四是家庭生活,主要内容为陪伴家人。
+ ]% A [% S3 B3 p9 v2 u: [
& q, M6 j* d' Z+ N7 P 经过观察,我们发现观察对象每周平均工作、生活的时间分布情况为:周睡眠总时长:61.48小时(其中晚睡55.34小时,午睡6.14小时),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8.7小时;周用餐总时:14.69小时,平均每天用餐时间约为 2小时。工作情况是:周工作总时长:47.56小时,按照一周5个工作日计算,平均每个工作日约为9个半小时。周学习总时长:9.66小时,平均每天学习1.38小时。周休闲保健总时长:6.40小时。周家庭生活总时长:10.55小时。(见图1)! m' ]% H- j4 n w4 S( [
9 P5 M! x2 Y; F( \" R
) Y! C1 z2 [5 g1 T8 r, }* z
9 [2 w6 @) ~7 v7 Z/ m; j 县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方式& ]* _7 V- M2 j# n& h5 j
, Y& h( R: _7 O 县处级领导干部是党治国理政的基础,他们常年工作在第一线,上要对中央、省委负责,下要面对群众,工作范围、性质中既有“条条”,又有“块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群体。这个重要的干部群体的工作方式,是我们关心和研究的一个重点。根据我们对一周时段内按 9个工作项目的观察统计,观察对象工作方式的平均状态是(用时由高到低排列):研究工作 9.79小时、出差8.88小时、开会8.42小时、调研6.38小时、批阅文件5.25小时、陪同4.27小时、谈话1.00小时、接待来访0.89小时、走访慰问0.57小时。(见图2)% _( J# e& A9 |/ G+ ]
1 H4 N3 \% O6 U; V. Z' e1 h
5 W) L( n2 y: F# U
% t6 S$ Q, r2 P J2 E' ^0 `7 }
观察与研究的若干发现2 O2 z4 I! D' G6 O5 Z! b
* {# j" r/ c4 {+ b) n G$ b
在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和研究后,我们还有几项有意思的发现。: [) Z+ \9 J' ?
# s3 _2 Y$ {- I 1.工作强度较大,“一把手”尤甚
- I- @" _( k( c9 g5 K# `4 X [8 ~" M5 I& M
统计显示,观察对象总体平均每工作日工作时间为9个半小时,超过了国家法定时长,与社会上对干部工作强度的一般印象比较吻合。我们在调研中看到干部加班是常事,甚至周末的一些活动实际上也具有“变相工作”性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工作时间更长、负担更重。书记、市长周工作时长平均为55.08小时,平均每工作日为11小时。常年如此工作,不少领导干部感到身心疲惫。0 A4 a& u# p3 k' l* o- j( P
5 n! ]4 X% d* \0 A* t' s: c5 Y- U 除了工作时间比一般领导干部更长之外,“一把手”工作、生活呈“一少三多”特征:休闲少,会议多、出差多、陪同多。他们每周的休闲保健时长平均为3.91小时,明显少于其他领导干部的平均 6.84小时。“一把手”的会多,平均每周开会5.55次,多于其他领导干部平均每周 4.35次。“一把手”平均每周用于开会时间约10个半小时,也显著多于其他领导干部的平均 8小时。“一把手”活动频率极高,出差(离开任职地外出工作)频繁,每周平均高达2.5次。在每周用于陪同上级领导或本行政区域外的来访人员视察调研、参观考察等接待活动方面,党政“一把手”也耗费不少时间,平均每周为 6.25小时,显著多于其他领导干部平均 3.93小时。在陪同次数方面,党政“一把手”平均每周4次,比其他领导干部约2次多一倍。党政“一把手”接待群众来访也较多,周平均 1.79次,明显多于其他领导干部的每周1.01次。! ~( U1 m1 }! K r1 K
2 {" K( Q* x. O4 F- L9 t) i6 F( W 2.“案头”工作多,“现场”工作少
. I9 \+ D& c6 t+ s
5 z/ a# @$ |' R6 `0 R; ?6 t( x 观察发现,领导干部的工作方式多以室内工作、案头工作为主,而下基层、到现场调查研究相对较少。8 n; M7 L( g" D1 |8 Y
0 h1 {/ ]! a1 ^ c8 y0 r# z$ a 按照我们的分类,“研究工作”、“会议”、“出差”和“批阅文件”等四种工作方式,占被观察对象周工作总用时的62%,而“走访慰问”、“接待来访”、“谈话”和“调研”等四种,一般需要到达现场,以及需要与群众或者下级打交道的工作方式,总共占周工作总用时不足20%。由此可见,县处领导干部总体的工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三多三少”现象:室内时间多,室外时间少;与文件打交道多,调查研究少;和上级、同级打交道多,与下级和群众打交道少。更值得注意的是:领导干部“走访慰问”、“接待来访”和“谈话”一共占他们周总工作用时的5%,似乎更显得偏少了一些。* |& _4 ^( Y5 U5 v
* U+ ?* U0 t& C$ [, e 通过比较还发现,职位越高的干部,与群众打交道的时间似乎越短。党委常委每周用于走访慰问的时间平均为 0.44小时,明显少于其他非党委常委领导干部的 0.81小时。党委常委周均走访慰问次数为0.27次,也明显少于其他非常委领导干部的0.56次。与此形成对照的是,领导干部用于“陪同上级领导或本行政区域外的来访人员视察调研、参观考察等接待活动方面”的时间占到周工作总用时的9%。职位越高的干部用于陪同的时间越长,党政“一把手”周均陪同时间为 6.25小时,明显多于其他领导干部的3.93小时;常委周均陪同时间为4.80小时,多于其他非常委领导干部的3.25小时。0 M9 r0 y2 A0 c* ~" J
4 L, G+ Z: r( ?7 |+ ~
3.干部之间差异明显
. Y4 `4 K. z5 M/ j0 z& g9 u" r
/ I( [2 ^4 x! }( `- v! e, q) x# t 我国基本国情之一是:国家大,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大。这样的国情在县处级领导日常工作生活中也有所体现。观察发现,在全国的东西南北所选择的不同市县,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区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领导干部的工作生活状况及特点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别。此外,同一地干部之间,常委与非常委之间、中00员领导干部与非中00员领导干部之间,以及男性领导干部与女性领导干部之间都存在一定差异。
& O. _! o* A% L: y. E% O7 M3 T5 z) U8 U$ U
——中共领导干部比非中共领导干部忙。在周工作时长方面,除党政“一把手”工作时间显著长于其他领导干部之外,中00员领导干部周工作总时长为 48.48小时(工作日平均 9.70小时),多于非中00员领导干部的41.65小时(工作日平均8.33小时)。
8 j {. m# V% y$ i9 X4 N$ @8 i" P% i8 r# o
——工作时间东西长,中部短。比较不同地区的领导干部在工作时长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我国东南地区市县领导干部周工作时间最长,约为52.59小时。西部地区紧随其后为51.69小时,仅比东南部地区干部少不到1小时。中部地区为最短,周工作时长为43.13小时,平均每工作日为8.63小时。
* n: N' i$ F, X( d$ @- B1 L2 }3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