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闲得无聊,读了几卷《论语》。边读边惊叹:孔夫子真圣人也!早听说半本《论语》可治天下,果然名不虚传,我读了这几十页已经把以前混在机关时遇到的疑难一一化解,神啊,抓紧记下来。只是不知是不是亵渎了圣人,就当我全是歪读好了,好在圣人都讲“有教无类”嘛,估计我就是那个另类了。. f8 d% p8 p t i* V
8 o0 f" b9 f& y) v, }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论语——为政》), L" E$ d7 p' ]+ h
' G% q& j% ^4 E6 j9 {* D# t4 D 译文:孔子说:如果不是自己应该祭祀的鬼神而去祭祀,这就是谄媚。6 @2 w& p8 Z/ c8 |4 Z/ y
% O8 L5 o. y! [# W0 w7 r a' B
我讲:时刻要分清大小王,马屁要集中火力拍到一个(或少数有效的)屁股上,否则适得其反。
. G9 Z: s. p9 z8 _# ~6 ^; W! X' Q/ a* j# g" o
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论语——八佾》)
: F5 e0 i# t1 k3 h7 c' G. M6 P) o
译文:孔子说:祭祀祖先时,要好像祖先真的在那里一样。
6 w% ]% p" _+ |1 c* n* q$ _* \; K
我讲:形式是必要的,个别时候造假也是必要的,而且要造得真,造得就像本来就是真的一样。
: z! U* |% v$ o7 Q7 O1 H/ z" A0 Y% h7 x O% }- T# U3 o; x& C" @' p% ~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 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9 C" U* I5 G1 H1 P0 V# d6 ]7 ]# u, }
" B' ]2 E2 Z. h
译文:王孙贾问:与其向奥神讨好,还不如向灶神讨好,这话什么意思?孔子说:这样说不对,要是得罪了上天,就没有可以祭祀(被保佑)的地方了。/ _ j. a1 F' @$ O
' A- }' G; e* Q- z1 k% _ 我讲:是个领导他就是领导,谁也不能得罪。丢开直接领导去讨好其他大领导,搞隔辈烧香,或者只认直接长老,看不到其他帮主,你小子都离死不远了。4 i# J" E. {5 ?* w* K
( _( P' X) C9 R/ i3 h. v) ^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论语——八佾》)6 }- U* q! u4 [1 g* ^$ n! z
0 ?, d( @" Z2 [) s+ F
译文:子贡想减掉每月初一祭祀祖庙用的羊。孔子说:子贡啊,你怜惜的是那只羊,我所看重的是礼制。
" H e7 h1 l) y& o
) {1 Y) o; h' f& F, s% d/ s 我讲:领导心中什么事最重要?政治事件。带政治含义的事是不能考虑成本和计较代价的。
" G( Q( h- Q. k; J/ g- J! i/ v
4 f+ E) e2 W# y+ m) x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 a1 O3 X6 M' J. @
$ D9 A, u' _1 [
译文:孔子说:人若能待在仁德的地方是最好的,选择自已的居处,如果不能挑选仁德的地方,怎能说是聪明呢?9 g# L; y: }* O) T
% g8 E8 Q& N2 Y6 Z/ Z; D* h: _ 我讲:首先要挑个好单位,选个好老板。3 G0 s3 J" z8 \7 g5 b# B
( ~; S2 A/ v Y3 n( U/ l$ s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论语——里仁》)+ e* v! b2 |# ?2 C; m* r9 c, K; `: ~+ Z
" P! |# H) Q' {
译文:孔子说:别担心人家不了解你,害怕的是你不了解别人。人犯错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类别,只要看看他犯的属于什么样的错误,就知道他是哪一类人了。
' n# L, v% S' g! t# d: W
, k" T! @# f' L- H7 S8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