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在诗外。这是陆游对儿子写的诗中的一句话,原诗为“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陆游一生作诗近万首,而他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却只用了这10个字,后世学者普遍认为,这诗外“工夫”主要体现为伟大的爱国思想、宽博的恤民情怀、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明晰的责任意识和坚强的民族气节等,正是有了这种种诗外的“工夫”,才有了无数启人智慧、教人向善、催人奋进的妙文佳句。 * v! b) e( l1 K 2 I1 d5 T( L9 P( U: |) m) n 由此我想,写作文字材料,其功夫也在材料之外。古人云,文以载道,文如其人,言为心声,说的都是一个道理,那就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什么样的文。人来一世,无外乎两件事: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就做官而言,是当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要求先做人后做官;对做事而言,说要先做人后做事。清华大学校长曾留给毕业生一句话,叫“方向比努力重要,健康比成绩重要,生活比文凭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那么,对有志于写好文字材料的人而言,我借用他的说法,叫:做人比作文重要。我们都知道屈原和鲁迅。《离骚》能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世界文学殿堂的精品,在长眠九泉两千多年之后,居然被西方国家所推崇,他以诗人的身份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文学家拉伯雷、古巴作家和民族运动领袖何塞·马蒂一道,成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其原因不仅仅是他写诗的技巧如何高,而首先是他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曾提出“立国”必先“立人”的重要思想,它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文学大师,除了他那些“匕首”和“投枪”,还在于他坚持社会正义,反抗强权,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民族魂”。像屈原、鲁迅,还有范仲淹、文天祥、李清照、谭嗣同、郁达夫等等文化名人、写作大家,他们首先是以高尚的品格,坚定的信念和可贵的民族精神征服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其次才是他们良好的文学素养和厚实的生活积淀征服了文学领域。 我们也都知道秦桧与和珅。论文章,论口才,论书法,秦桧可谓都是出类拔萃之人,他还是隶书的创始人,但终因害岳飞、弑忠良,最后长跪于岳飞面前,遭万人唾骂,文章未有一篇闻于后世;清代的和坤年轻时发奋读书,文章一流;位至宰相后却为人贪婪,迷于财富,最终死于囹圄,成了千古罪人。由此可见,人不立,文章再好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n" E. e R# t( J) p0 h( d# g
& g$ p; R% t; x: B 我们不说和这些名人比,但在写作文字材料的人中,凡是写得一手好材料的人,也无不是注重做人的人。最近到一些地市去讲课,我见到不少搞文秘的同志,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人品好。前不久和一个做文秘的年轻朋友聊天,听他满腹牢骚,说领导只管叫写材料,就是不提拔重用,眼看别人一个个提拔了,自己总是原地踏步,干着没劲不想干。我问其原因,他说是不会送礼。我说,送礼还不简单,没钱可以贷款啊?送礼可比写材料容易多了。如果送钱就能当官,那当官不就太容易了吗?说到底还是性格的原因、做人的原因。我说,当领导的应该把秘书岗位作为锻炼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的重要渠道,但当秘书的必须把写材料当成一生追求的事业,而不是升官的跳板、晋级的手段。提拔不提拔是领导的事,干不干活是自己的事儿。当然,材料写得好,做人没说的,也有领导能力,领导还是只管干活不知重用,那是领导混账,但这种领导100个里面挑不出一个。但如果一个做秘书的,总是浮躁冒失沉不住气、自傲自满自以为是、心胸狭隘斤斤计较,没有一点稳重成熟、谦虚谨慎、从容淡定的涵养和品格,你文笔再好也难成大器。现在到处都缺写材料的人,我认为不是缺能写的人,而是缺出类拔萃的人。选人之所以难选,难在文笔、人品、性情兼具兼优的人。我说一个善于做人的人,写出来的材料、讲出来的话就会是真话、实话、掏心窝子话,而不会是昏话、废话、假话,甚至是不说人话。一个缺乏爱心、不懂善良的人,一个不热爱生活、没有激情的人,一个没有生活趣味、没有社会责任的人,不可能写出真诚感人、温暖人心的文章,不可能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字材料。谦虚的人,必定好学;有教养的人,材料必定雅致;乐观的人,材料必定生动;宽容的人,材料必定大气;认真的人,就不会错字连篇;人实在文笔才能实,等等。而这最简单的道理却往往最容易被忘记了。所以郭沫若说,文章是人写的,首先是人的问题。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文章,思想正确、态度鲜明、作风正派,写出来的材料才能立场坚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符合实际。5 ?5 r2 N! K/ p4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