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公文的结构不象散文、小说等创作性作品那样在一定程度上追求新奇,而往往有“定式”,即有规定的程式。
0 j7 \# E, V' M8 Q! t
' l- p/ e* U3 G: v3 g 主题是文章的中心,安排结构要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为突出主题服务,这是一条基本原则。从理论上讲,结构是由客观事物的规律性所决定的,是客观事物内在联系的反映。一篇公文,结构严谨、合理,说明写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认识深刻、思路清晰、思维严密;而结构松散、混乱,则说明写作者还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发现其内部联系。/ ?/ {8 ~; m7 F) y$ Q& P
9 ]! m7 |# _+ n! o* t 要根据不同的文体决定公文的结构,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在实践中悉心领会,精心把握。但我体会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公文的结构常通过不同层次的序号予以体现。这样,能够把大写、小写、带括号和不带括号的“一、二、三……”排列好,中间就包含了许多公文结构方面的知识。“一、二、三……”的排列要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问题的重要程度、缓急程度、领导重视和群众的关注程度以及习惯顺序,综合权衡予以排列。不能把小写“1、2、3……”的问题与大写“一、二、三……”的问题平行排列,也不能把属于“一”中的“1、2、3……”排列到“二、三……”之中,这样混淆种属,就会层次不清,影响结构的逻辑性。3 ?$ m' l9 V- O* X
3 C+ i) x7 y; @/ Z5 t$ m% K, f
结构是构思的产物,是对一篇公文的观点和材料的组织和安排,包括材料详略的处理,层次、段落的划分和过渡,前后的交待和照应等等。结构反映的是组成一篇文章的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包括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段落层次之间的联系。8 H) Q- C8 I3 o% V0 y( q+ ]
. y: M$ j+ t( c0 t3 H6 ]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结构决定功效,一篇公文有一个好的结构,可以增强文章的逻辑力量,增强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这是文章的内力,是文章的其它要素所不能替代的。
% H! P7 @3 V7 X' M
( T: e9 `5 x+ X, V6 |1 {1 B" G3 v 结构确定之后,就要根据结构的要求,划分文章的层次。层次是组成结构的要素。层次分明,是文章得以表述清楚、准确、精当、条理分明的基础。
( t4 q% v; h2 r. I8 n; Q, O
$ v8 f, w$ n) k. U8 T7 I: P' m 一篇公文要说明几个问题,每个问题要分几个层次来加以阐述,要依内容而分层次。在一篇公文中,属于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要集中在一起,连续不间断地完成表述,本文由老秘网推荐,切忌在文章的不同部位间断出现。层次的划分不能随着文字的挥洒信马由缰,也不能随着思绪的驰聘信笔神游。层次要受逻辑的制约,受理性的支配,是分析后的综合和归纳。层次清楚是思维清晰的反映。
' T0 ~& a7 t4 p7 ]7 Q- V s
- }1 _; r' U2 w3 [ 我认为,在公文中,序号和段落是层次的重要表现形式。有的层次是通过序号来明确加以表示的,也有的层次又是通过划分不同的段落予以反映的,还有的时候,是序号和段落相互结合,共同体现出不同的层次。
, w! P8 v. v4 G) N: g, L- i+ l; ?. c
- y! K( _/ O; U 一篇文章使人读了或听了觉得颠三倒四、零乱不清,主要是层次不清造成的。因此,同文章的结构一样,写作公文不可以不注意层次。 ● 乔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