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杆子”们写材料一般都是写的奉命文章,为组织或为领导人写作,不是一个人一蹴而就的行为。既然为组织或为领导人写作,就要获得组织或领导人的满意。因此,材料写成之后,往往有一个“通材料”、或者叫“过材料”的过程,即有关领导召集有关人员集体讨论材料,征求修改意见。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参会者七嘴八舌提意见,材料起草者记录大家的意见,然后根据大家意见回去修改完善。0 ?, K/ E# z! e- n
' F$ L' {% _* j4 q7 g1 M! k+ M
“通”和“过”的过程,一次性通过的有之,但一点意见也没有的少之。这种过程,材料起草者总是被动地接受大家的意见,甚至批评。“笔杆子”们把这种过程戏称为“受批判”。一提过材料,就说 “受批判去”。
$ I1 W0 x6 J: H( N7 q2 X9 y3 T# I/ X% z, `* ?& J4 E/ U
其实,这种受批判的过程,是集思广益完善材料的过程,是材料升华的过程。同时,也是“笔杆子”们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很好的平台。特别是对于初涉文字工的同志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在"受批判"中,会很快成长起来。
5 S# l1 p; S/ N: e# k% A, y' |, j# d
“笔杆子”们要善于接受“批判”。这也是文字工作者的一个修养问题。要善于接受不同意见,甚至批评性的意见,决不能自我感觉良好,听不进不同意见。我刚开始写材料和参与过材料时,对这种批判确实不习惯,总觉得自己辛辛苦苦,让别人评头论足,而且感到有些意见提得很可笑,让自己不服气,总想辩解,曾受到领导批评。后来慢慢习惯了。材料写成后,不听听别人意见,心里反而不踏实。$ u+ O7 }2 j+ c
- X7 ~; N% x1 z0 [4 z1 ~4 } 时过四十年了,每次通材料,我都会想起领导说过的话:通材料的过程,是让材料锦上添花的过程,而不是给作者歌功颂德的过程。
; b2 J0 f- o g2 N, M1 q0 W! c9 j6 ]6 |# F$ m$ b: {0 R
劝喻文字工作者、特别是初涉文字工作的同志,练练“接受批判“的基本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