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要想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好申论题,对给定材料的阅读理解是申论考试的基础性环节,只有学会用正确的方法阅读材料,才能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抓住主干,以便留出更多的时间放在“写”上面,不至于出现多数考生反应的“我还差一段没写完”、“我不够时间,字数不够”等等问题。
, c8 K& G' _& d* d9 Q
, }( E& \8 [$ W) `; E% ~ 一、阅读理解的原则5 [2 l) s `0 z" }4 p
, d! B" ~9 S+ E
申论阅读的核心是“读透材料”,为保证真正“读透”给定材料,老师告诉考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2 P+ k/ m: Z( ~. l1 }
t% Z) l( j ]# Y, f' D( f2 S5 p (一)时间原则" f( Q- v0 I( g* ?9 j& ?0 b
" B. z6 [* e. |
申论考试最初一般提供1500字左右的材料。2003年、2004年、2005年中央申论考试的材料字数在2000~3000字,2006年材料字数在8000字以上,2007年、2008年、2009年材料所给定的字数也均在6000字以上。花多少时间去读这么多材料便成了一个首要的问题。一般来讲,30~40分钟为最佳,因为申论考试看似时间宽裕,实则也很紧张,而且考虑到每次作答前都要草拟提纲,这实际上是二次阅读,完全可以补充一次阅读中没弄清楚的地方。
0 J* T9 |, }6 A, K9 N9 F t; K. }1 j' Z( m) G+ G
(二)多角度原则. Z0 u/ f8 G4 J7 R8 H) L
( L% |1 k9 g) K 运用“发散性思维”,分析原材料,列出2~5个观点,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最有利的角度去写。这个角度是扣紧原材料的,但不一定是扣紧原材料中心的。就是说,只要扣紧了原材料,写哪个角度对自己有利,使自己的文章发挥得更好,就写哪个角度。
: C/ R: \) c" y: ?0 A( o: |6 Y7 J" P) s% s2 H( D* x9 |! L4 |
(三)筛选性原则" W4 ~/ A( p/ X
1 D. u$ s H/ ^) F 申论考试的材料虽然庞大杂乱,但并不是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信息都是有用的,这其中可能包含着许多迷惑信息、多余信息。因此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材料的信息进行筛选,否则很容易陷入误区。来源:考试大8 W5 E" x# Q% m9 V' E$ u3 S- I
m5 p2 L+ v- d" X% b. ^- ` (四)把握主题、主线的原则
, X7 K8 y0 ?; O; u) o. o) S7 I8 h" O: i* k" M# U$ x# y6 _
无论读什么材料,都要从大处着眼,首先致力于把握整份材料的大概,判定是什么题材和专题,反映的是什么主题和问题,有一条什么样的主线和脉络。
. ~: X+ }3 ~- M) _; q( ^7 t. c- m: ^0 ?: W" V/ ]$ h& ]: c3 l
(五)沉稳应对、机动的原则7 }$ }& u7 ^7 I1 {
! x; w& U6 I0 |$ J
无论给定材料在题材、篇幅等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都没有必要惊慌失措,而要在明确第一原则的基础上提醒自己沉着应战,从容解读,抓住主题;不要纠缠于或者受限于一些泡沫信息。
. Q( q. Y( e3 G" k) x3 d/ t2 ]- t' u
(六)注重整体、全面的原则+ K1 q% _; G! b0 v- N
) {1 Z* l1 H9 V3 z" a1 n3 C
要着眼于整体上看全文,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结合形式,把握总的内容,注意弄清和记牢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和应有作用,前后联系起来综合体悟、判断,有效促成对主要问题和主要内容的全面把握。
' E( N9 X% V8 H: X a! Z, t- m" T- D+ U! m4 V* N) f3 M
(七)兼顾详略、快慢的原则6 q7 O$ |4 P, f6 F) n: F5 ]
# E7 e! _7 P! r3 E- {$ `
要熟悉阅读理解的技巧,知道关键词一般在什么位置,而有主次、轻重、缓急地进行阅读,不要在非重要部分过细地、甚至是逐字逐句地阅读。1 _) \7 \" p1 l% `/ \
9 r! Z. ^5 _' Q
二、阅读理解的“四步骤”+ d# B, ~- e8 {& z: m' u
# Y3 I' ^4 e0 A$ C: J3 I6 {
专家提醒广大考生掌握了原则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清楚了解阅读理解的步骤,这样才能在紧张的考试氛围中不会慌乱了手脚。& D" d/ M+ t+ ? ~# ^0 I9 J/ L% \
5 J! O$ `1 v6 d0 p3 ?
第一步,先看作答要求找主题8 |7 q, j& e3 Y2 K* Z
) T/ s4 y# B Q& p4 W- L
考生拿到卷子以后,除了写姓名、考号以外,第一步看申论里边的题目要求,看完题目就应知道考试的主题是什么。先看申论题目要求,再来看申论材料。
3 A* T, s" `) B2 w3 k/ v, P+ L) j4 e$ i- y
现在申论会区分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老师建议考生做一个工作,因为几问在一起,可能是五问,每一问都要看,比如说综合管理类看完了,如果有行政执法类也要看,行政执法类里的一些要求可能就是综合管理类里的答案。( T( |) A" k4 P. t
/ M' z9 H9 O/ u/ B# l
比如,2006年主题是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2007年是土地征用问题,2008年是水资源开发问题。有的考生总在思考怎样可以不写偏题?其实,看完作答要求就知道今年的材料考什么问题,第一步是要把主题定下来。
2 O$ V% B! c/ o8 ?
& c6 |2 U# J- X: Y+ Y7 h 第二步,扫视材料概貌
. K' A7 t7 b% e" v- E* b" { i0 u2 k
$ c+ o: ~/ ~* |) k% B" J' P 用5分钟时间扫视一下给定材料的概貌,初步掌握给定材料的简要信息。申论每年出题的时候其实很清楚,从国家公务员角度来考虑,一般不会把这一段的主题第一句就讲出来。国家公务员考试会稍微复杂,把开头的部分去掉。现在很多人写东西的习惯是把主要意思放在第一句话,我们现在是把第一句话拿掉。但是不管怎么说,通篇阅读的五分钟时间,还是可以了解大概的内容。. F2 ~* O0 ?% Z& b! e
9 C7 @' G2 i8 ~& x I& o# [
首先,打开试卷之后,不要着急于看具体内容,而要迅速浏览整个给定材料,要用较短时间了解给定材料的篇幅及构成。8 f f$ b! b* L; O
' i1 P! f9 m: C
其次,迅速判别材料的性质、类型,准确进行判知它是关于哪一类公共问题或政务信息的题材。' k, l" w; V# m' f, w: V2 R6 D
8 k& z1 m2 P2 O. S0 ^5 z
再次,要注意找出关键性词语,如问题的“表现”、“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前提”、“性质”、“实质”、“标志”、“特点”、“特征”、“核心”等等
: K0 V" w) m; R, W# R' C/ B3 \0 {( R, H% q/ m% _* y& ^/ k2 E
第三步,读透并标记材料
: `' p. R& I: p6 P$ _
' w- [. A1 J W4 o/ _) a5 i5 H 用20分钟左右,准确地判别材料所含问题或信息的性质、类型以及在公共事务上的特征,特别是要把握住相关的重要信息。
8 u3 D0 L' b B( x. H5 t9 E
- l6 y$ G7 j4 f p0 ? 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读给定材料。其要点是:要集中注意力,体会到每段、每部分的大意,使每一步阅读都完整、深入而透彻,同时边读边形成对材料内涵的客观认识和准确把握。1 e% V3 F" ?, [; _; W, ?, G$ b
+ P) e8 l* U Y, y 第四步,准确判断材料所含信息的性质7 o: f! m/ D' U" O
3 E0 I+ h' H2 A) a/ u
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从给定材料中获取的概貌和初步体认与材料相结合进行琢磨。
3 N* f& P/ B/ o, _7 h- V& a H' d% a4 E2 H6 \1 F: a: n
首先,要运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注意把材料问题与社会热点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分析和推断,活跃思路,启发认知,使理解趋向深入。# @; u1 U1 Q; R$ @8 c% h/ R. z% Y
9 v( Q ~, V+ [# J! a L7 g 其次,要从政府管理或国家治理的角度,准确把握住给定材料所含的问题、所显示的主要信息和其所关联的重要信息和价值。
; C; C$ j2 j5 S/ Q2 ~. G4 S4 E6 N3 N K! S8 c7 ~2 }8 f
再次,要准确领会命题意图。通过敲定给定材料的组成部分及其主要内容和相互关系,迅速提炼出给定材料的中心内容。
: Z& R% s! o3 }7 R1 e' Q6 g
: i+ B% `! d% N! J+ } 第五步,准确把握材料内容与问题本质
7 X: P$ B8 v5 l( g5 h* {3 i& R; h+ r3 {, Q7 n3 D( ?7 i
& e5 S- j9 M( }- v8 s/ J
3 `4 J' c3 H- \( ]# F, z
用5分钟时间,把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和相关重要信息加以确切地归纳,以腹稿的形式完成对给定材料的阅读理解。. r+ k$ d$ A/ j4 f
! G* `: a5 N% }( a/ P! U+ z. m
由此而来的信息将直接推论出该材料的价值和意义、本次考试的实际导向和用意,从而更方便于找准所要扮演的实际角色,也能更好地把握住答题的角度,更能够切中答题的总体要求。这一步很重要的操作要点包括:" t f3 V+ h6 B! h0 X' d
* C) l9 ?- B: u4 j7 g7 c* x! ^ 首先,要根据对每一段落实际含义的推断、理解和记忆,迅速概括出该段落、该部分的实际主题或主要内容,或者迅速认识到图表数据所显示的含义和意义,并在脑子中初步形成文字化的内容汇集。9 }4 g( W0 y4 R
! W% d( C; }7 ]" T1 u 其次,要针对公务员工作特点、特别是申论考试特点,将那些已经认识到和把握住的主要问题和相关重要信息进行高速度、高质量的逻辑处理和文字处理。
+ U K" ?3 e% Y
) G8 W* }& {3 q/ o# n0 W% h 再次,随机对每一句话中所包含的每一层内容,要根据记忆进行反观,看是否能够较好地覆盖前面已经认识到的、材料所反映主要问题的各层面和相关重要信息,在确认无误后,即完成概括材料、发现或提出问题的全部任务,亦即结束阅读理解这一考试环节,从而进入下一个环节即第一论了。" n7 R' T! ^2 M) F, |( v4 {/ X) a l( |
6 n n" z8 m V9 B- h 老师提醒考生其中第四步是整个阅读理解需要升华的地方,是有效地理解给定材料的关键所在,也是完成阅读理解与正式动笔考试直接对接的环节,因此是非常重要而关键的一步。故在这里多花几分钟也是值得的。因为这里琢磨透了,就能真正顺利地进行后面所有的写作应试,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4 y" K" U, w1 D/ H/ R- {" S7 ~8 q& F) h' b, n
三、阅读理解的方法与技巧& L8 r; z& X- B ?% D
& w* A. ?$ K8 V8 Y t, z+ m% W/ t) ?
有了原则,也知道了步骤,然而不知道方法更无技巧可言,仍然让许多考生拿到申论题后不知所云,在此,知鸟教育辅导专家为考生总结了几条在阅读理解中需要掌握的方法与技巧供考生参考:* o1 R- o/ t7 Q9 j8 y
7 U# L8 C* k8 H! |- I7 f (一)问题优先,兼顾材料
) w9 T) n" y6 c1 {1 e- X; J3 W. I- E! K2 \5 f3 e
申论考试的审读材料与平时阅读不同,应该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尽可能少用时间。提高审读速度的方法之一,就是先不必急于读材料,而是先看后面各题的答题要求,弄清应该从材料中审读出什么?审读的重点是什么?这样,可以相对避免在额外信息上花费太多时间,把注意力更快地集中到答题所需的重点信息和有用信息上。( |: S: T+ K. Y# l. G$ M" _( v, Z
; T0 R \9 k& g F6 x
审读材料前,先看答题要求,形成问题意识和相应的阅读心理定势,这不仅决定了应该如何审读,审读的侧重点在哪里,而且还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
" L6 W9 p# q# y) Z8 B( C! M, I3 A4 X2 L% d0 Y$ N8 C+ F
(二)分段总结,归纳材料6 M% j- x2 [" L9 a7 @
x) q$ Z7 O0 \0 T* Z6 {7 d 这一方法特别适用于要求“概括材料主要内容”这样的题型。在阅读材料过程中,略读后应对材料进行辨别和筛选,要从材料中略去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筛选出重要信息,这对把握材料的中心思想和以后的写作环节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要对材料进行科学的分类。申论考试所提供的材料,绝大部分无严格的逻辑分类与排序,往往是错落、杂糅在一起。在审读过程中,适当对之进行分类,这会大大有助于你分析、归纳、概括要点。材料分类按层次或按类型都可以,要把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问题区分开来,还应区分材料中的主次、轻重、缓急。! n! `5 K+ U% V1 d$ p h
: w- ]/ |( s( ]0 A3 ?
四、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0 c/ {4 m" x6 o+ s0 ~1 R1 @- v9 ^: @) S
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如何将上述的方法、技巧、原则性的东西运用于实际的解题当中?我们都知道,申论测验不同于以往我们参加过的考试,反复强调它是一种能力的测验,那么在平时我们就需要培养自己阅读的能力。知鸟教育辅导专家表示:平时的积累与锻炼才是考试得到好成绩的不二法则。1 ~* K! x* I# Q5 J% c
! y) |# i) w5 K q0 q, ~: X" r
(一)认读能力及其培养( T* W; a2 U# U/ H
; l# {8 D5 W* U! a1 N$ X: v/ Q 认读能力是阅读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缺乏这种基本能力,阅读就无法进行,因为阅读是借助对文字符号的感知而进行的。" i. E& k8 F3 [; g- N/ ^
4 [2 c' s% L/ t% A$ ~( A 如何培养认读能力呢?这就必须进行认识性阅读的基本训练。这种阅读从字词入手,扫清阅读中有关字词的障碍,通过对文字符号的感知和词义的理解,能读懂读通一篇文章,从而积累语言的感性材料,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认识性阅读,着重字词能力的训练,是阅读的积累和感性阶段,是整个阅读的基础。' |, g$ b$ D {6 q
) t5 f5 G3 X) w0 F- U/ m' s+ D
(二)理解能力及其培养, i3 y1 _4 N1 Q! w- M/ J v
0 ^0 U, f9 r& P& ~ 理解能力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核心部分。所谓理解能力就是培养阅读的悟意明理能力,是由认字识词的感性阶段到理解内容的理性阶段的变化。阅读中的理解消化能力,要求在了解一字一词表面意思的基础上,进而理解语言文字之间的内在意义及内部联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写作方法。理解是阅读的深化,是阅读的关键,是阅读诸能力中至关重要的一种能力。8 h; {+ ]! Q" C6 k# z* T: V
( p& g. y8 b$ F8 j8 F
值得注意的是,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因为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离开了思维,理解就无法进行。阅读中理解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就是阅读中对思维能力的训练。就以综合、分析而言,从分析到综合,既是阅读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消化过程,也是阅读中思维活动的整体性表现。通过分析与综合,我们才有可能达到对文章全部内容和精神实质的把握与理解。
2 o0 g' ^) r/ b& [' t
/ G) o. |, E" {3 _% m 如何培养理解能力呢?这就必须进行理解性阅读的基本训练。理解性阅读又叫分析性阅读,它是以理解文章全部内容为中心的一种阅读活动,是认识性阅读的必然延伸,是阅读的理性阶段。
1 r$ g: e$ l, E# h4 G9 D: h$ x% u+ z- t$ t2 {# D. Q
(三)评论能力及其培养
( ^/ w6 d h8 w, x
6 C- X% Q# ]% A 评论能力是指对文章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全面评价和深入品评的一种能力。评论能力,不仅是写作中十分重要、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能力,而且也是阅读的各种能力中较强的一种能力。! p. v. A$ m* j# W
N7 \/ ?3 z7 W7 w8 |- \
怎样培养评论能力呢?这就必须进行评论性阅读的基本训练。评论性阅读是对文章进行全面、深入的阅读;是对文章进行正确评论,提出自己见解的阅读。为达到此目的,就必须由理解性、鉴赏性阅读上升到评论性阅读。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与评论性阅读的不同点在于:前二者多偏于形象的直觉,是以理解文章内容并对文章进行鉴赏为目的的,其对象主要是文章本身,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和趣味;后者多侧重于理性的认识,主要在于识别文章的价值,对其进行全面、深入、正确的评价,要求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加以论述。& k' C7 `! O/ y+ j! { {
1 K9 x7 w6 G$ u# j# E; l" N+ l6 v
理论终归是理论,考生需要做的是将我们总结的这些理论积极的运用于实际的联系中,将往年的真题做熟做透,关注时下的政治热点问题,从这些实际的材料当中去练习、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知鸟教育祝愿所有的考生在申论测验中都能取得最理想的成绩。
) m/ }; G# b9 c0 `9 l/ |8 O5 g, U- o2 b9 j
; e4 \# N- L: O8 W9 L#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