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4 `3 q5 D( T% p. Y" ~ 凡是领导用于讲话的文字材料就是领导讲话稿。初学者如何写作领导讲话稿?我有四点体会。
0 t( j3 a8 i+ _2 f$ Y t
" U* n' |7 P3 @, G2 ^ 第一,学会模仿“三步走”3 W! x k7 c/ B
. r e& K K: f O* l4 }
学写讲话稿要经过一个模仿过程:一是模仿写作方法。模仿本单位“自己前任”、互联网上“各地同行”写作和表现手法,弄清领导偏爱的写作手法是点面结合、叙议结合,还是事实论述、开门见山,在叙述、议论和说明等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侧重。二是模仿文章结构。“前任”写作的讲话稿都是多次修改而来,文章结构得到领导认可,形成多种固定大结构。还要弄清每一小段采取的是并列式、总分式,还是对照式、递进式,自己 “依葫芦画瓢”模仿出来。三是模仿语言风格。就是去“适应领导”,适应其思维特征、性格特点、语言习惯,特别是要通过学习“前任”写作的文章,掌握现任领导的语言风格,从而体现领导个性、展示领导风采。. K7 o9 ^( d. O0 _, n) b6 a' d9 I+ d/ r9 E! F6 E' f
& H4 E) D5 Z& m B2 ?5 h8 ]( G4 _/ h# U7 Q0 x: n, @* |) f! L
模仿还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 “不怕敢写”。为领导写讲话稿挑战与机遇并存,要相信自己“不笨”,敢于走出第一步。要以正确心态对待写稿工作,很少有人天生愿意写材料,但往往是工作选择你,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充满信心,以快乐的心情尽全力学着做好,定会找到另一番乐趣。二是不怕 “丢脸”。“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正确对待领导和同事修改自己写作的文章。“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从实际经验来说,往往就在这个反复修改、自己烦燥的时候就是写作能力提高最快的时候。要放下“面子”,将自己初稿和领导修改稿反复对比反思,不断总结提高,对于一些集体推稿的机会,更不能放过。三是不能“照抄”。 模仿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借用,一是仿拟。借用不能只是照搬他人作品的语言形式,而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赋以新意;仿拟尤其要把他人的作品融化到自己的文章中去,有自己独特的创造。前段时间,某市两个县政府安全生产工作汇报材料竟然基本相同,市政府对其中一个县政府进行通报批评,并处理相关责任人。因此,模仿绝不能抄袭,如今网络发达,如果完全抄袭而不为人所察,实在很难。$ O7 B3 K# A- q- o' S
+ l, O7 s+ Q& a7 a& i
1 G) H9 I; |8 D# @5 i 第二,建立“四大”素材库, O$ K1 j8 w3 q# t4 t- y
5 J! W9 R6 _& l8 S# w& I7 v4 g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有自己写作的素材仓库。素材库分为文字、电子两类,要采取各种方法收集掌握众多的文本材料、独特见解的观点群和各种有价值的资料。/ _+ F V: r; N; @0 [9 @' ~
# n! _" Z( ^1 u; \. Z! q) Z | 一是建立上级精神素材库。一方面要了解本级以上各种最新精神,明确上级精神,总体上讲什么,重点是什么,当前做什么,应注意些什么问题等,做到贯彻上级精神全面不变形,体现上级政策规定具体不走样。另一方面要储备观点,积累一些当前各级战略性的思想、观点、固定的表达、精华表述,做到有备无患,需则用之。3 e8 o6 U0 F) j
& \2 H1 Y+ M7 |) x- \& I$ i' F8 g6 L8 @ A. _6 z9 L5 s5 d9 Y9 R( ]
二是建立本级情况素材库。一般来说,领导很重视思考研究如何把上级精神与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提出创造性的工作思路、措施办法,体现本地特色。领导讲话稿也必须反映基层的问题、关注的热点,听者才能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掌握本级情况:一方面要掌握本级领导关注的热点、难点及思考的重大问题等。另一方面要掌握基层热点数据库,不用电话调查找基层要数据和材料,而是沉下去摸实情,对调查材料一一核实,特别是重要事实和数字,做到准确无误;要有意识多收集基层报送的或本级大会各类最新计划、总结、工作报告等材料,包括一些综合情况、重要数据、生动事例及重要思想观点;要将凡与工作有关的文件、信息、简报等材料等,都分门别类收集下来、积累起来。
9 E: \2 \# X( }- [/ e) T, [8 n$ q3 r, V# e. V
三是建立外地工作经验素材库。从大方面来说,全国各地开展的工作都是按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进行的,特别是全国性的统一教育活动,都有其固定的模式,可以说,工作方法、工作经验都是“大同小异”。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报纸、老秘网,从政治、经济、社会、党建等方面收集与本级区位、区情相同地方的一般做法、特色做法,从而拓展自己的思路。, ~- O9 N, E) i2 s; P8 f
6 m U/ a. k, W
, G; U; j3 E Z# i' V6 J/ f: Q# b$ l2 j 四是建立机关写作素材库。多从网上下载、积累与写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名家名言、典型例子、数据数字、古今中外精辟议论、思想观点。一些词语成语要常读、常看,对一些重要文件、讲话的关键段落要能够背诵,作为形成文稿观点和进行综合分析的依据,或直接引证所用。要努力做到离开办公室、现有文字材料和网络,还能随心所欲存取素材。8 Z: I9 u. {$ j2 b. P8 O9 u, z( [5 B% P
4 K$ D0 n* N: L/ o/ Y' g5 i
- o( d/ D7 Q3 o' A1 s; h& { 第三,“四方面”认真研究领导+ Y3 \ V1 r4 z4 T( v# j
4 z; \4 I8 G. _, X
" y" t. f. N2 a0 I7 R “定位不准,累死三军”、“领会上头,摸清下头,两头一碰,才有写头”,能否领会好领导意图,是决定讲话稿写作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注意“秉承领导旨意、忘记自我”,不能断章取义、随心所欲,另起炉灶,更不能固执已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领导,将自我风格融入到领导的讲话中去。
& f. F3 A3 p2 p9 _+ D" G5 [1 g! o1 h
, ^* N4 ^8 I9 T! X 一是多收集领导想法和关心的问题。领导想法更多是从平时即兴讲话、脱稿讲话、文件批示、各种接待、批评表扬、近期工作中关注的“兴奋点”中收集,特别是对一些工作和问题的新思路、新看法,要不失时机用笔记本记下来。要主动参加领导可能讲话的会议,参与领导参加的活动,了解领导思考的热点问题,掌握领导的活动意向和动态。( r$ K& R3 g/ J5 P9 h9 W9 y6 j2 r" K2 g
5 c5 H5 y V7 q; k1 y
二是不断完善领导想法和思路。一方面要准确无误明确领导意图。有时领导只出大题目,交代主要意图,说几个重点,至于材料中的具体问题说的不多。碰到这种情况,要主动找领导请示,当面征询领导对一些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看法和有关解决措施,特别对于领导强调的写作方式、结构、重点等问题,要记在本上,切忌惟惟诺诺、不懂装懂,放弃深入了解领导意图良机,搞错方向。另一方面要不断深化完善领导的意图。要结合工作实际对领导思路进行扩散,全面把领导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话完整表达出来,结合平时收集的领导观点,将主要观点进行提炼概括升华。# l9 |% b; _; J# d8 m- Y2 N0 q, [9 A6 r
: W9 B/ n: @4 P& S) G4 M, f) V1 h) g9 e+ ^6 X$ b! e7 K3 ^% \4 r
三是牢牢把握不同领导风格。“三分匠人,七分主人”。受命于谁,文章思维和特征服从于谁,这是讲话稿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则。要研究不同领导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习惯,有的喜欢从上到下讲形势、面面俱到,有的喜欢分析实在的问题、提要求;有的喜欢引用领袖名言、古诗词、数据、例子,有的喜爱长句、讲对称、语言生动,有的喜欢朴实无华;有的喜欢“今天会议到此结束”,有的喜欢“关于贯彻今天会议,我再强调几点”。因此,平时要从网上大量学习收集储备与本级领导风格相似讲话稿,要多听不同领导讲话,明确特点,使讲话稿尽量贴近领导风格,做到“同频共振”。, w1 [$ |( {/ f; h6 Z/ x
0 v1 S1 o! S4 ~+ V/ u: _# r. L, Y本帖隐藏的内容2 b9 n# L( G% w* p: O7 U r
+ B6 H4 q; u- v8 Z0 R1 S9 J; W" [
四是时时牢记领导身份角色。要与领导的身份相适应,哪一级、哪一个岗位的领导,就讲哪个级别、哪个岗位的话,不能“有失身份”;同一个会议、同一个工作,党委和政府领导、正职与副职角度和用语要不一样。要与领导的角色相适应,如一位“一把手”局长,在本系统是最高领导,讲话要体现权威,就可以分析国内外形势,引经据典去论述观点的正确性。但如果是在上级部门召开会议的会上发言,或者是向上级来本系统视察的领导汇报工作,就不能搞这一套,而要多讲本单位发展状况、工作特色、工作体会和存在的问题。这时再讲形势、意义和理论,就有给领导上课之嫌。" U- D3 O- c- K' h+ C" ^( {0 W6 _4 s1 U0 T; R
3 I5 |+ x6 {' k# q' U( y, K. N& m l* }5 v1 H
第四,养成“三个”良好习惯3 w' `4 ?, ?9 J$ d" q
" n5 B! D1 Z/ U4 h0 \9 w& E: Q! r# \# I8 _. F9 t
“习惯决定成败”,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和写作习惯尤其重要。
; R8 D9 }9 u$ @9 u0 _2 j Z3 ~. S3 d3 g* l5 q, b+ A3 W: C+ k" u/ b
一是养成持之以恒学习积累习惯。“功夫在平时、闲在不闲间。”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篇讲话稿的写作,并不是从接受任务这一刻才开始的,此前的一系列日常工作都属于酝酿准备阶段,平时学习积累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学习积累关键在于坚持,坚持学习要有个正确的心态,要化被动忍耐式坚持为积极主动式坚持心态;要掌握正确学习积累方法,特别要学会熟练利用网络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要将学习积累落到实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善于作笔记,把有价值的信息摘录下来,以备将来拿来为己所用。
1 P7 c+ T/ K% X) F1 G# K' g+ z
! e4 Q( D4 H% B' h) a2 T( |. x 二是养成定期反思的写作习惯。“知之尚需用之,思之犹应为之”。要通过反思,及时总结、记录自己的成功之处,把写作中的独到、创新、精彩之处及时记录下来,不断加以充实、改进和总结,作为指导下次写作的经验,使以后的工作更趋于完善;要通过反思,从每次写作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或败笔中汲取教训,通过客观分析事由,并在下次的写作工作中加以调整和改进,不至于再犯同样的错误;要勇于再次实践,善于将反省的思考、收获付诸再次写作的实践,实现“为写作而反思,在写作中反思,用反思指导写作”。
0 ~1 l0 I: W0 u6 k2 {; z3 k8 _- u* u
4 Q5 v0 x1 d; T" q 三是养成注重写作细节的习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细节:要先拟定写作提纲。领导是代表集体去讲话,只有写作提纲领导同意后再写作,才不是白劳累,完成了写作提纲就完成了写作任务的三分之一。要注重语言细节。一方面语言要准确,要做到观点事实准确,引用数据、人名、地点、时间、数字无误,要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要保证引文准确,特别是各级文件和党内经典著作论述要与原文无误;另一方面语言处理要得当,对敏感问题注意把握,对过去的经验教训评价客观,对群众关注问题,做不到的事不要许愿,对批评和表扬要有分寸,本文由老秘网推荐,批评只点现象,不点单位和个人名,表扬也不能说过头话,对于“很、非常、极大、尤其”等词语运用要恰如其分,注意平衡。要写简明文章。鲁迅先生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要大胆修改自己的文章,做到语言简练、干净利落。 “天道酬勤”。只要我们刻苦学习、勇于实践、不断反思、乐于奉献,做到“眼勤、脑勤、嘴勤、手勤、腿勤”,就一定能够基本完成讲话稿的写作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