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一扫凄风冷雨,迎来冬日暖阳。老猫此刻心情正好,因为上午刚收到江西笔友陈相飞寄来的新作《文化行吟》。平日里琢磨着冰冷的“八股文”,摆布着规规矩矩、不痛不痒、言不由衷的文字,今日有幸阅读远方笔友的美文佳作,有如清风拂面、香气扑鼻,顿觉神清气爽、好生惬意。作者坦言,其素来秉持“用文字梳理思想,用思想澄澈灵魂,用灵魂浸润文字”的码字观,无聊便读书,心静则弄文。反观我们这些小秘书们,常常是应急便读书,奉命而作文,不由得心生羡慕、自叹不如。只是混迹秘途,我们身不由己,且行且珍惜吧。
Q% J; U3 z3 y( I: R `+ Z: P
2 r7 b( M3 x! N" x一、站长播报
/ H9 W k% l6 \
5 V6 Y5 n$ g+ I3 I F1.本周文稿修改演播室又有两位新嘉宾亮相。12月2日晚,应演播室数位企业秘书要求,老猫特别邀请某大型国企资深办公室主任松树老师主持众秘夜思第62集,给大家用语音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上了一堂企业年度工作总结写作辅导课。 12月1日晚,干过乡镇工作、呆过宣传系统、发过新闻报道、写过综合文稿的楚汉老秘主持众秘夜思第61集,与大家畅聊新入门秘书朋友如何尽快成长话题。楚汉老秘通过自己的工作经历和他人的系列小故事,给我们讲述了做人做事做文章的大道理,被秘友赞为“心灵鸡汤”。
( H' g. A0 W4 d
( S" a' e, R c1 a1 d( y2.
3 d F& {) f" a8 s) G* ^3 v由于老秘们年底写作任务较重,本周五的老秘剪裁第17集,临时改由李刚英教授主播。李老师主办过四种报纸,其中三种是创刊号。他在教授新闻写作的同时,还写过50余部电视专题片。在节目中,李老师以“真人秀”的形式详细讲解了新闻写作的新闻来源、标题设计、导语拟定及其他行文注意事项。
; G; y$ X. R1 s: X* F
F* I C$ J q( x$ g
3.12月4日晚,北纬30度主持众秘夜思第64期,也是其策划的“读书会”第一期活动,就读书会的活动形式、阅读书目、交流重点等方面问题与大家进行讨论,并商定12月11日晚(周四)第二期活动学习交流的文章为《办公厅工作28讲》第七讲,欢迎大家届时参与。12月3日晚,端方主持众秘夜思第63集,与大家探讨工作总结如何写出新意的几种思路。
: ?# Y, J2 X1 f2 [4 c) }- n0 @3 B/ k& w* _
& E% c) X5 z( O+ Y. q
! o7 A( B( g6 a. w二、观点荟萃
& d5 w6 \8 i! C' _8 v
9 e* n0 C: d+ w. [ W1.有时候领导也会犯错,也需要我们用适当的方式指出。尤其是当领导在职务变动时,可能开始还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比如由副市长到市长,从抓具体到抓全面,他还习惯讲具体,可是这些,不是他应该讲的话,如果有问题,别人会说是秘书的问题。比如由市长升任市委书记,由具体到宏观,讲话的内容和方式也要相应变化。可是这个变化,需要一个过程,秘书要主动帮助他完成这个角色转变的过程。这才是一个合格、称职的秘书。因为秘书就是这样一个角色,说你不对你就不对,对也不对。官是两张口,一张应付上面,一张应付下面。领导有两张口,怎么说都有理,而我们只有一张口。领导口大,我们口小,所以领导的错误,也是我们的错误,你分辨也没有用。我要求我们部门的同志,每个人至少随口会讲一百个故事,这样在自己讲话,给领导写讲话的时候,才能调节气氛,讲出效果。
* U+ ^& R, `" U3 G5 {) |
& p2 t8 z! e+ ]$ d/ j" N' T- J, d2 R8 O' Q/ q
! s u6 N9 c. E c
7 T4 X2 J7 ~8 x/ k# D
. c0 m. d; w7 G0 v9 {4 ^ 7 N4 ^; N+ v+ E8 v% D
/ W) Q2 |5 {9 q9 _: T& X! J
2.0 D( @) |) }9 Z. A, r# f
我觉得读书应该扮演好三种角色。一是视作者为师,甘当小学生。获得一本好书,应该怀着毕恭毕敬的心态去认真阅读。不要带着先入为主的偏见,而是本着谦虚的心态向作者学习。毕竟一位作家写一本书是付出了很多精力的,我们都是搞文字材料写作的,这一点应该很清楚。二是视作者为友,敢于探讨交流。在读书过程中看到的一些观点,可能自己并不完全认同,可以把自己的观点摆出来与作者过过招,像朋友一样进行探讨交流,既能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又能提高自己的综述能力。三是敢做评论家,为书写评语。读罢一本书,对书中的观点内容、知识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这就可以调动自己的记忆,把本书与其他同类书籍作一作比较,看看这本书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有什么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有什么还需要完善的地方。最后来个盖书定论,写个书评或者学习心得,都是大有益处的方法。 / V9 B9 [8 i8 J( u, F* u: t8 N
3 Q% M& |4 g5 y3 w6 i: S! s/ ?0 R! v
3 ^! h$ Z5 h, u7 G
- {8 C2 L0 g# {4 O
2 K! `7 Q" f0 X" f ^& s
* P* L- e$ `* x2 k) R% G
3 Y$ [1 F. V; S3 s- i9 w @3., W) P2 Y& a/ F7 p2 q# h
所谓“互不相容”,就是同一层次的标题必须互相排斥、各自独立,而不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违背了这一规则,就会造成互相交叉、“串腿打架”。如某开发区的年度工作总结,第一层次标题是:一、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二、征收回迁工作有序推进。三、城市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四、经济运行态势稳中加快。五、项目引进工作成果丰硕。六、各项社会事业平稳发展。乍一看倒也对仗工整,没有什么问题。但运用逻辑学划分规则推敲一下,就不难看出问题:四、五两个标题不是互不相容,而是互相交叉。因为写经济运行,必然要写项目引进、招商引资,而写项目引进成果,也不能不写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如果按照这两个标题往下写,在内容上就很难分得清、掰得开,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应该删掉第五个标题,将相关内容放到第四个标题下面来写。 $ D; j# y, Y% w, r, r- \/ J- _
6 `( j! ~( Q8 r' k! B5 R9 ]9 g+ A; \
/ j, C( y$ m7 d8 g' E2 V, r6 v4 N {
: k. \7 A/ l! C
8 {" n0 a# w2 L6 ` 0 ?3 i% \9 ^7 S/ ?+ {
- y1 n! w8 B0 |4 s" V5 T n7 X. [4.9 c' x4 g( H9 J3 |
记得前几年,有一次上面要写一份什么材料,让我们报近3年来受到奖励的人次情况,还好这3年总结中全部有提到,电子档案中计算机全有,电话打来我5分钟就统计完并上报,上面说我可能数据造假。这说明,写总结关键数据不能忘记。他们就是问我10年内的奖励数据,我也会一下就出来。因为总结一方面给上面看,一方面服务自己今后工作。每年都有新的东西,当然要加上去了。
; u2 r8 d3 A- N/ `2 ~1 J" w6 Y' u6 \2 S& H! k/ `, ?8 p
2 Z' ^( S4 c! d2 v
' B2 `; w+ ?" c/ t3 L# N6 b7 i' Z* R- {. \
8 L! g! q5 ~/ C2 G' U4 |; {! _
+ M3 v6 ~) q, c; C+ n: n4 y: [
`1 P3 C' {7 Z; Y$ F* n \- P3 G$ `3 M, X) Y1 v& _
5.
0 p: V, ~3 h# R- L# s《乱清》第二卷第三十三章,许庚谈飞扬古带兵“三心法”:一是纪不能驰。军队的军纪一松弛,再想重树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二是饷不能足。钱太多,打仗不肯拼命。把钱应用在刃上。三是兵不能闲。闲则生事,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再锋利的刀枪,放着不用,总归是要生锈的。再好的军队,总是坐着不动,也一定会烂掉。我的心得:一是牢固树立制度观,常抓常新,坚持不懈。二是营造氛围,找拼劲,找干劲,积极创建激励机制。三是例行勤勉,不求闲,时刻锻炼,时刻准备着,不要让事情“倒逼”着走。我认为日常进行这样的“三心法”,可以在写个人思想总结方面能用上。人生处处如战场,得遇战机,得成战略,必先利期器之根本所在也。 # Y8 I6 Q! R5 S7 ^
4 @ e. S2 b+ s6 C1 p) x# }4 l* B9 s6 ?/ i/ g
9 s- c: i4 m! ?7 V6 y$ M- @, D; r& N
% ~* M) } o+ I% ~2 U/ u% n. L+ s1 N+ @8 W: P/ T: o* g( d4 v6 q
6. 在撰写信息的过程中,没有把所撰写的信息放在全局大的背景下去思考他的意义、他的作用、他的影响,而是孤立的仅仅是对一件事的记录,就事论事,停留在简单的陈述层面,缺少文章的张力和时代气息。所有的政策、决定、规划在执行过程中都有一个连续性,有一个从开始、发展、延伸、阶段性成果,及终极结果的过程。在实际撰写文稿时,很多人只关注眼前的数字,眼前的结论或成效,不能够对其起因与发展做全面的了解,使文稿内容单薄、文辞单调。
% X" z6 a# @+ G; Q+ y! j6 b# }
# e7 z% }$ H" q# f4 D) [/ O( l! `
2 y* C( |5 f: x: W
4 H% S% \! ?8 R% W+ z$ e" m5 {
2 W% w) {! U) a% I5 ~! e
: c8 Z3 X$ [+ c8 l% A" i
1 L7 N* z& ]/ ~7.
/ N! P8 K# f+ o$ c7 m- h借喻。就是以喻体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例如:“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有的人》)。”“石头”通常用来作纪念碑材料,这里借代为纪念碑,含蓄地揭示出与人民为敌的反动统治者想名垂后世的美梦终将破灭。其本体和喻词都没出现。诗句如李白的《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用“帆”代替船,更为形象、缥缈。陈毅的《梅岭三章·二》中“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 a/ q. q0 v2 W! c" j7 e& h2 E1 W0 i* x" R2 N# J
* z$ {1 S9 R0 j, k* q+ t) _$ ?* \: x& J( `9 ]' w, R* b# y
9 F3 j4 ^: i6 ^! u6 N
, B, [% P0 N+ h& x" w. y
( @) j4 `8 v/ X* s" ^3 q6 k& M" {+ P, r0 X- `( f" [
8.
f# U9 ^) ~- @/ O& \/ X听完楚汉老师的心灵鸡汤,深受教育、深有感触,做文字秘书,理当:能吃苦,受得住千刀万剐;能放下,看得穿世态炎凉;能拼搏,抓得住千载机遇;能积累,写得出扬名文章;学政策,掌握全局显底气;学业务,亮出观点显豪气;学技巧,旧酒新装显灵气;学处事,谦虚勤奋显大气;任务多,完成它才有提升;失败多,战胜它才有成功;缺点多,克服它才有成长;经历多,总结它才有感动;谢谢楚汉老师了!
/ l$ `+ ^6 `. J3 ~ ]
, K D4 c7 Y1 v7 ^" i
) B3 ]1 f% V# c' l# C7 N5 s7 J% w* M* s
上期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