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砌文字不可取5 B" h+ ^* d+ Y% v, T) B
写作者把公文写得繁琐不堪,看上去好像内容丰富,但却拖沓累赘,无法让人把握其重点。这种故意将公文拉长的做法,显然是只为了追求形式而忽略公文原本应有的价值和功能。5 [+ [$ B( ^( d, ]3 i, ?0 q! d
某地市政府年终收到了45份县处级机关的工作总结。其中,最长的总结共有16000余字,而最短的也有8000多字,平均每份总结已经超过了万余字。这么多工作总结,就算领导们平均看,也要看十几万字共数百页的材料。对于工作繁忙的市委书记和市长来说,这显然是不小的负担,而总结所起到的作用也就乏善可陈了。
5 l7 K" H* M* l9 R6 I2 q: k9 P 之所以工作总结变成了文字堆砌游戏,问题出在对流水账的热衷上。有人看研究了其中一份来自于计生委的年终工作总结。全文14000多字,开头有1000多字阐述了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又用1000多字按照时间顺序记叙过去一年的总成绩,然后再用大篇幅从六个方面分别进行总结,每个方面的总结则包括五六条具体做法和经验。但这些做法和经验又相互交叉重复,导致整篇文章层次模糊,缺乏明确的意图表达。
5 M7 @/ T8 ^9 J1 R缺乏对“度”的把握/ O# n1 d# l8 p& m+ p9 k$ n
公文的功能在于实用,并非文学性的欣赏,只要能解决问题、传达精神,公文不需要追求语言文字上的所谓气势或华丽。但目前的有些公文,由于写作者没有正确摆正位置,动辄采用形容夸张的词语。
3 [, J$ L8 {, N) m, N+ G+ T3 H例如,
# K9 Y( q% ]2 Y1 P8 i1 X5 x 在谈到今后工作力度时,除了“重大举措”,就是“跨越式发展”;谈到目前具体工作时,就是“特大项目”“深远影响”;在总结工作成绩时,就是“十大成果”“八大变革”“历史罕见”“前所未有”;而在谈到缺点成绩时,什么“负增长”“缴学费”等等又动辄映入眼帘;另外还有“思想工作是根本,发动群众为基础”“管理是先导,制度是保证”“提高认识做前提,加强领导时关键”等等……
8 k o" r# I) k$ o, W4 ^7 e 当然,这些词语本身或许并没有什么不妥,但将这些词语变成八股文字,在文件中不看具体功能作用,不问具体对象情况,只要“感觉”来了,马上就像魔术师手中的帽子一样上下翻弄,变出这些大话空话,实在是相当不严肃的写作方式和工作方式,只能说是在“玩文字”。0 K' D7 k [& Z/ R' f' C6 L0 x
想要写好公文,既不能犯案例中小吕“幼稚玩”的毛病,也不能沾染上少数公务员“油滑玩”的毛病。因为归根结底,公文的文字是不可以轻视的,更不可以在笔下把玩,它需要的是写作者的尊重和投入。只有这样,才能从写作中体现出公文的价值,也进一步体现出你个人工作的价值。
9 o/ g: Z' S0 H2 |' g用文字解决矛盾
7 ?! \9 Y- S' f7 h2 \+ n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而公务工作中的矛盾也永远不可能被完全解决。本身是用来指导工作和应对问题的公文,也可以成为解决公务员个人工作矛盾的工具。而如果总是能主动将公文写作同正确处理矛盾关系的途径加以结合起来,还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