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有贫富不匀的问题;一个单位,有苦乐不匀的问题。年中单位人事变动,领导找谈话时,老猫心一软,答应临时顶上综合文字岗,结果匆匆拐出四年的幸福路,再次掉进了一个苦命窝。年底了,党校毕业才12天,自拟或经手的讲话、致辞、发言、党课、新闻稿、总结、计划等材料达10篇,工作日埋头苦干、加班加点不说,连续两个周末也泡汤了。仿佛时空穿越,眨眼间又回到了当年在“两办”工作的日子,难道真如前辈所言“秘书起步的,一辈子都难脱离文字”。老实说,一开始我是不愿意的,现在是后悔莫及啊。智者说,我们的痛苦不是问题的本身带来的,而是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而产生的。好吧,如何摆脱“因岗致贫”问题暂且搁一边,老猫还是抓紧写完老秘网的年度总结。 " r' U( K5 @) H" X
6 a; q5 G: O' b9 @7 ^4 L- I
2 H7 @1 f, i Z% P: e+ ~
; E# E+ _, M5 D6 R 一、站长播报
6 c5 V F I3 q. o4 c& o
& G% J @6 F- h
8 ^& @" K0 b* M/ H* c# ?
7 ~0 @9 s0 Z7 b1 S7 ~" E1.一个小讲堂,连播百集新课。被人信任是动力,更是压力,我们唯有坚持。一年来,文稿评改演播室(QQ群:366351120 ,有意加入者在老秘网的淘宝店拍下即可,点击查看详细介绍)共安排直播课程231集,其中视频在线讲座101集,文字主题交流130集,基本实现每个工作日晚上课程“不断线、不重复、不应付”。坚持“大班上课、小班辅导”的模式不动摇,除坚守公文写作辅导这个业主外,还穿插国学讲座、心理辅导、法律普及、遴选心得、办事办会、从政感悟、思维导图等课程。特别感谢600余名老师、同学、助理对演播室不离不弃、一路同行,让演播室在挖掘深度、拓展广度的同时,也具有学习的热度和友情的温度。既然是小讲堂,我们肯定做不到大家期待的那么“高大上”。比如,因授课老师另有急事而临时调课、因网络技术问题推迟上课、因嘉宾初次开讲有些冷场、因排课匆忙所讲跟不上所需等情况还是有的。正因为大家的理解包容,才让演播室在歌声与骂声中走过了29个月。 / D R. T! h. ?$ O7 y
6 s' Y; J4 B$ q9 [3 r% x $ e# X1 ]" R" l
2 | t& V& A' i) S2.一个小平台,吸引万名新人。共建共享、互助交流是老秘网存在和发展的理由。在这里,广大秘友既是文章的生产者,也是内容的消费者。一年来,截止12月17日,老秘网累计注册会员58643名,其中今年新增人数10646名。参与投稿或回复点评的会员占会员总数97.92%,平均每人发帖数6.77篇。网站文章总数6.6万篇,回复点评数约40万条,平均每个主题被回复约6次。老秘网微信公众号排版质量大幅提升,用户总数达3.1万人,其中今年新增约1.8万人。老猫也希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偶尔也在通过“入门区”和微信公众号发布转载一些好文章,但个人能力毕竟有限,还是得寄希望于秘友的积极投稿。今年仅举办了一期有奖征文活动,明年将加大策划力度,希望分享者能够得到更多共鸣,阅读者能够找到更多灵感。
: F/ ]5 M, X; h- N( A! F1 c' f0 v2 y" Z0 E# d9 {
& q& y8 U7 l. i3 u0 `* ]2 t5 t
( W" ]3 w* i6 E3.一个小团队,推出数本新书。运营老秘网8年,越来越感到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是走不远的。在老猫单位工作压力倍增的情况下,老秘网和演播室仍然能够正常运转,离不开《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应用写作》杂志董宇总编、《领导之友》的鹿鸣老师、《秘书战线》如月总编、雄文、余之舰、楚汉争霸等近50位前辈、专家、老师、嘉宾的厚爱提携。房立洲、春秋、长安老耿、龙行江上、清水白石、碎片、夏雨、清水拂心等主讲嘉宾的授课时间比较稳定,让老猫安排课程省心了不少。今年还新邀请了和和子、王一端、杨新宇、韦志国、随缘、卡布其诺等多位老秘上台开讲,给大家带来了新鲜的课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有两位老师出版了新书,一本是房立洲老师5月份出版的《公文写作百法例讲》,目前已有1300多位秘友通过老秘网淘宝店订购;另一本是杨新宇老师10月份出版的《机关文稿写作入门》,目前也有近200位秘友订购。另据了解,雄文、万笔老师的新书也即将出版,届时烦请各位秘友继续捧场哦。今年老秘网聘请了专职客服(QQ:2277230736),一方面让老猫逐渐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更加及时到位的服务。
! X' J1 A' y$ O9 l5 b; ?, F
. s! o; H! [+ T3 _
您未购买
或需要登陆才能继续查看
课程信息
课程价格:30文银
% T9 b1 f) w h4 [3 [+ F }) y9 B. A9 G1 U# I r$ e/ Z i w3 f
二、观点荟萃 8 h7 W! H. Z8 W) F! |5 }$ ?' E! L
" D$ f5 Z. k) A$ B$ e% L
; j' X7 j" m* @ T
- r1 x" v7 b6 e" n5 Q5 t4 c
1. 我觉得这篇信息稿主要问题是:一是标题落入俗套,特色不鲜明。标题《××市“三措并举”确保县乡换届圆满成功》,不容易吸引眼球,难以引起上级领导的阅读兴趣。二级标题“三个提前、三个到位、三个把关”等,都是显得很俗气、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式标题。二是结构逻辑混乱,前后顺序倒置。一般先写怎么把关,再说怎么统筹,强化组织保障等内容。超前谋划部分,第一个层次说的是提前分析研判,但内容讲的分别是调研、谈心谈话、建立模型、分析研判。三是细节上不精准,遣词造句不规范,有病句、掉字等。 如第1自然段“截止目前”应为“截至目前”。第1自然段“基层经历人员比重提高”,这个句子搭配不当,应该是有丰富基层工作经历人员。(摘自随缘在众秘夜思第398集的讲稿) 8 A* ~2 R& _) X" {: ` ^! K
! T* R `# s& L/ \7 `
猫评:信息稿虽短,却是浓缩版的综合材料,很适合新手练笔。
* i8 m- f+ x7 z
9 ]; n3 L6 t1 W& W4 f % U( e, B4 Z% g, a5 q5 q4 @6 s
/ ^) o1 `6 t2 O3 y2 X- Y6 J! }6 B2. 俗话说,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兵多将广,排兵布阵才不至于捉襟见肘。写材料也是如此,写之前要极大地占有内容。也曾听到身边一些初学者抱怨:我不是没有内容,脑子里有很多东西,杂七杂八的,就是不知道该选哪一部分。既如此,那我们可以采取一个比较“拙”的办法,姑且叫作“信笔涂鸦法”。举个例子,现在要写一篇单位开展某项教育活动的总结,怎么办?很简单,在本子或电脑上,将脑海里所能想到的关于教育活动前后开展的工作,比如活动前领导怎么强调的、活动前准备工作有哪些、活动是怎么组织的、开展了哪些活动、取得了怎样的成效……流水账式地一一列出来,精不精练、通不通顺先别考虑,直至脑海里空空的,是在列不出内容了。如果有人问,我脑海里没有东西怎么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类初学者还是返回上一句话好好做功课吧。(摘自秘友分享的文章《领导讲话的层次标题怎么写?》) $ L! [9 _5 Q+ a
+ }: ^' K. y/ ?3 l1 e9 t8 f6 M猫评:开列清单的办法,多位嘉宾已推荐过。 % z5 I- \% Z. _: I8 l8 ~
- I, ^6 ~- Y* G! [
! ?" Z# r/ U+ j$ Q% t. J8 n/ I: N$ [9 z
3. 刚来办公室的时候,领导偶然交办要写心得两篇,当天晚上抓耳挠腮完成后,第二天上交,后来从主任处得知,领导甚为满意,慢慢就交给我更多材料要我写。当时自己很注意收集报纸、网站一些语句、时髦名词,摘抄了厚厚一本学习笔记,也初生牛犊不怕虎,写了很多综合材料,现在拿出来看看,发现很汗颜,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是因为觉得自己的文章写的言之无物,假大空。只是东施效颦般借鉴了别人的一些精彩语句,却并没有学会别人行文的思路,整个文章的谋篇布局。(摘自ZSK《写材料的小感悟》) : r. @/ ], v; H2 ^" K# @% A/ k4 e
7 h z4 [( s- j( S8 v4 p猫评:能被领导看上,是需要你写的文章已经像一篇材料,属于可造之材。
' v/ I; g8 A7 h+ C! N8 Q
. M: ?% F7 I) U+ J" L8 k S3 e% D$ q2 v% v4 _5 Y7 q
" j& I, d( L1 @0 T5 [4. 记得有一次是准备下班,领导走出办公室,看见垃圾桶里有很多垃圾,已经装满了,平常都是等领导走后就会收拾,但那次因为还未来得及收拾,被领导看见,结果被领导批评了下。所以,一定要保持办公室的环境卫生,做到眼勤、手勤。眼勤就是随时注意观察,看哪里是否有垃圾或者灰尘等,手勤就是看到后要及时清扫,不要等有机会了或者认为领导在办公室怕打扰(有人除外),因为每个人都喜欢干净舒适的工作环境,身心愉悦,不仅心情棒棒哒,还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让领导对你有好的印象。(摘自guo465554121的文章《记录一名基层秘书工作的不足》) ( g' e% d- z: i7 E+ y. i
0 V6 {$ [& Y6 ] }6 Y* a猫评:有次节后上班,领导办公室来了客人,坐下时发现沙发有层灰。领导大丢面子,负责卫生的同志自然被骂惨了。 , X: s1 b e7 K: M0 L1 _( g
4 D# k% R# ]2 \( f% v' m0 z0 Y- d
; \; _6 q7 }2 n7 b$ t
% Q! U$ J+ o" W/ Z; l5 h! i5. 一说起“敬畏”大家都会想到百姓、法律、神灵,很少有人会想到工作。其实,工作是最需要每一个人敬畏的。如果抱着“差不多就行了”“这事不重要,不用太认真”的心态对待工作,那么工作对待你也会是无所谓的。记得刚参加工作时,领导让我把镇上29个村的为民实事汇总到一张Excel表格中。当时我觉得这很简单,就是“Ctrl+C”“Ctrl+V”的事。做完后打印出来就给了领导,结果领导把我叫过去让我自己看看做的怎么样。这时我才看到由于行高设置不对,很多信息没有显示出来。心态决定干活的状态,干活的状态决定工作干得好坏。所以,干工作时,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要认真对待,敬畏自己所做的工作。(摘自赵老三的文章《工作是一面镜子》) . `2 r0 h( i& ~3 E6 h t. Y
- g7 }5 q2 k) K2 }' ^( t0 B
猫评:吃一堑长一智,努力对得起这份工资。 % t* S2 t: ^# a$ V4 V' N& K8 l
/ s+ U% Q% F/ E9 f0 @
) Z9 I3 U6 W- N( l1 M0 J) w# w" J; L* a5 r; P3 e9 f/ U. {7 z
6.逻辑上的递推,要保持必要的链接。看个例子:“挺进全国百强”,关键农业要强。XX县人口百万,有6X%生活在农村,要在‘十三五’内建成实实在在、不含水分、群众认可的全面小康,就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县,让老百姓口袋鼓起来、家底殷实起来。这段文字,不认真看,读着好像都很通。其实,这里面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标题是“挺进全国百强”,关键农业要强,但在论证过程中,偷换了概念,变成农业要强是全面小康的需要。标题和内容,完全是“两张皮”。在文意和逻辑上缺乏必要的黏联和推演,导致总论与分论点相脱节,在场听可能听不出来,但诉诸文字,细心的领导、同行就可能看出毛病了。怎么调会好些呢?可以这样: “挺进全国百强”,关键农业要强。XX县人口百万,有6X%生活在农村,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在x%左右徘徊,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我X要跻身百强行列,必须做大做强农业这个“短板”。挺进百强,不单要有量的增长,更要有质的提升。挺进全国百强,全面达小康的步伐不能落后。我们要在‘十三五’内建成实实在在、不含水分、群众认可的全面小康,也亟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县,让老百姓口袋鼓起来、家底殷实起来。(摘自春秋在众秘夜思第394集的讲稿) & E# f: I& A& `/ V, {: @4 h- y& j4 `
; s: t6 x" o X5 o& p/ G8 D猫评:论述有出处,数字、事例有来源,逻辑结构经得起推敲,我们的写作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 F1 }' r' e2 B; X8 E
4 S, a1 u+ H. |/ W: }& B0 K9 `
7 {- \6 a& j; I* H
* S# D; @* W" j- j6 ?
' u# T2 ]3 B" F. [/ u9 L/ O3 U8 I( R2 Q! H
0 ?% i' n6 G$ o4 y6 u4 x& I% R$ J
5 d& v) v& V3 Z3 M9 p8 X( m10. 在很多场合,称呼个体,出于尊敬会把副职领导职务中的“副”字去掉,如,称呼王副市长为“王市长”。但在军队中有严格的纪律要求,对副职的称呼一定要带上“副”字,不允许把副职当正职称呼。 有时为了显示亲近、亲切,在与会者都熟悉的情况下,会省略领导的姓,只称呼其名,如称呼张晓庆书记为“晓庆书记”等。有时在讲话过程中的叙述语境下也会使用简称,即以姓氏加职务称谓的第一个字来称呼,如“张处”(张处长)、“刘局”(刘局长)。 称呼语的使用看似小事,但在礼仪场合显得非常重要。(摘自李展的文章《如何正确使用称呼语》) 1 e9 i+ ~8 @$ w9 u3 G
9 F D. Q% T* O# Y' G) C
猫评:副职称呼去掉副字,正职可以直接呼“市长、局长”。问题是现在提倡党内互称“同志”。亲,你怎么做?
|